联系人:郭经理
手机:18223264993
邮箱:121563220@qq.com
传真:023-68659623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净龙三社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穿斗式结构,作为中国古代三大构架结构建筑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结构特点。
一、历史渊源
穿斗式结构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这种构架形式在中国古代已有悠久的历史。其原始形态被称为“穿兜架”,后逐渐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已经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这表明穿斗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结构特点
柱承檩结构:穿斗式结构以柱直接承檩,即每根柱子直接支撑起一根檩条,檩条上再铺设椽子,将屋面荷载直接传递至柱子,而不需要使用梁来承托。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建筑物的承重体系更为简洁明了。
穿枋连接:每排柱子之间通过穿透柱身的穿枋进行横向连接,形成一榀榀的屋架。穿枋不仅起到连接柱子的作用,还增强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随着柱子数量的增加,穿的层数也相应增多。
斗枋与纤子: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进行连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通常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而纤子则用在内柱之间。斗枋和纤子不仅连接了各榀构架,还常常兼作房屋阁楼的龙骨。
灵活多变的构架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和需要,穿斗式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构架形式。如“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随着柱子数量的增加和穿的层数的增多,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省工省料:穿斗式结构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这种建造方式不仅节省了材料,还便于施工和提高了建造效率。
三、应用范围
穿斗式结构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建造优势,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安徽、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的民居类建筑中,穿斗式结构更是成为了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些地区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穿斗式结构来构建屋顶和墙体等承重体系。
四、文化价值
穿斗式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建筑结构和材料利用的独特理解。在现代社会中,穿斗式结构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它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